李家山水

 
 

李可染(1907-1989) 江苏徐州市人。 1907年3月26日出生于徐州一个贫苦市民家庭。 13岁师从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。16岁入上海美专学习。18岁任教徐州艺专。 1929年考入杭州(国立)西湖艺术院研究生班,在林风眠等人指导下,研习西画,并参加革命美术团体“一八艺社”。抗战期间,参加周恩来同志领导的政治部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,从事抗日救亡宣传画创作。在此期间他已有心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更新,1942年即提出 “用最大功力打进去,用最大勇气打出来”的主张。 1943年,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,从事中国画教学、创作和研究工作。抗战胜利后,于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,同时师从齐白石、黄宾虹,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李可染作中央美学院教授,在教学和作中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与展,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和学派,培养了一批活于画秀中国画家。李可染关注代、关注自然,提出精两本:一本是传统,一本是大自然。强调对事物认识认识。他开写生之新,足迹遍及大江南北,造了深厚凝重、博大沉雄、具有新鲜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的山水画格。拓展了中国山水画表艺术,成20世纪山水画坛的一代宗师。李可染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画研究院第一任院长、第五届、六届、七届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。


画人物,可染兄的作品恐怕要算国内最大的一位。中国画中人物的是不的,像一有眉有眼的木板。可染兄却极明地把西洋画中的人物表情法搬到中国画里来,于是他的人物就活了。

——老舍《看画》

中国画后代高出上古者在乾嘉,向后高手无多。至同光赵伪叔,再后只有吴缶。缶去后二十余年,画手如者有李可染。

——齐白石题李可染 《牧童双牛图》

徐州李先生可染尤于画上独新韵,徐天池之放浪横于木石群卉者,李君悉置人物之上,奇趣洋溢,不可一世,笔歌墨舞,遂罕先例。假以日,其成就未可限量。

——徐悲鸿《李可染画展序》

可染先生艺术天地至广,而于山水匠心独。峰峦隐显,云烟吞吐;光,以墨彩,境界以推。更于丹青之外亦通音律,常以我国传统戏剧艺术画。故其之精拔在于广蓄博收。

——吴作人 《李可染中国画展序》

在一个新的史文化条件下,更好地认识李可染先生的艺术创造,认识李可染是非常必要的。

——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

可染老系中国文化于二十世在美界复兴的主要人物。他与我相相交,引知己。多次,我过绘画的形式探科学与艺术结合之道,可染老的墨宝物理世界得生趣盎然,他科学和艺术融合的诠释一直激励我

——物理学家 (诺贝尔奖获得者)李政道博士

李可染的大山水在中国美史上已有不朽的地位,它改写了中国明清以来的文人水墨小品的意,却中国山水画开出了另一个天野。不但在墨的堆叠厚上有技巧上的度,即使在美学精神上也的的确确把中国的传统山水入了二十世


李小可 1944年生,江苏省徐州人,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。 1973年起,开始随父李可染学习山水。 1979年进入北京画院。1985年至198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修。李小可近年创作的水墨家园主题的北京风韵系列、西藏印象系列、名山风光系列受到学术界、收藏界的关注。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。

李庚 1950年生人,现为日本京都造形艺术大学教授、画家。李庚酷爱水墨,钻研工笔重彩。李庚作品分为几个时期,早期为写实主义、抒情派,中期为表现主义、浪漫派及抽象主义,之后为古典主义,超越派。被美术界评论家誉为 “透明水墨的诗人”、“墨的呼唤者”。

郑炜 1965年生于艺术世家。自幼受舅公李可染艺术影响酷爱绘画。 1985年,毕业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,师从于衲子先生。 1990年,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受聘于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。

1959年生于北京,1982年毕业于现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(原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)中国画专业。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上海中国画院特聘画师。

王海 1963年生于南京,1996年至1998年就学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山水工作室,师从李行简、贾又福等先生,主攻山水。 1998年至今就职于李可染艺术基金会。

宝澍 1955年生于沈阳,1986年结业于鲁迅美术学院,2004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,贾又福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山水第四工作室。现为辽宁省老干部大学山水画专业特聘教师、同泽书画研究会理事、沈阳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、沈阳市画院专业画家。

 

人生の断片

10天的画展中,共有105幅“李家山水”画作亮相博物馆。


李可染念网站


返回 Gallery

李可染 <万山红遍>

李可染 <雨中漓江泛舟>

李可染 <归牧图>

李可染 <钱塘渡牛图>

李小可<夏>

李庚<大象无形>

郑炜<观青山图>

姚鸣京<云壑斜阳做忘图>

宝澍<苏州园庭印象>